十分钟魔法练习TS版学习笔记(1)
代数数据类型 (Algebraic Data Type) 、 广义代数数据类型 (Generalized Algebriac Data Type) 、余代数数据类型 (Coalgebraic Data Type)
https://github.com/asukaminato0721/magic-in-ten-mins-ts/blob/master/doc/ADT.md
https://github.com/asukaminato0721/magic-in-ten-mins-ts/blob/master/doc/GADT.md
https://github.com/asukaminato0721/magic-in-ten-mins-ts/blob/master/doc/CoData.md
入门三篇篇,感觉还算能理解,就是理解起来有点烧脑(应该是我太菜了,嗯没错),不过多解释了
单位半群 (Monoid)
https://github.com/asukaminato0721/magic-in-ten-mins-ts/blob/master/doc/Monoid.md
到这开始有点难理解了,这里我掏出我的学习小助手DS R1问一下什么是半群(Semigroup):
好的!咱们用大白话来解释「半群」这个听起来挺唬人的数学概念:
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 「遵守特定组合规则的流水线」:
你有一个「车间」:这个车间就是集合
A。里面装着你所有的「原材料」(元素),比如零件、数字、字母等等。车间里有一台固定的「组合机器」:这台机器就叫做
<>(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任何你喜欢的机器名,比如「搅拌机」、「黏贴器」、「连接器」)。- 这台机器怎么用? 每次只能放进 两件 车间里的原材料 (比如
a和b)。 - 它吐出来什么? 一定会吐出来另外一件仍然属于你车间的原材料(比如
a <> b)。这就是 封闭性:机器不会做出跑到车间外面的东西。
- 这台机器怎么用? 每次只能放进 两件 车间里的原材料 (比如
这台机器有个重要特点:「顺序无所谓,效果一样」:这就是 结合律。想象一下:
- 你 先 把原料
a和b扔进机器,得到一个中间产品(a <> b)。 - 然后你 再 把这个中间产品
(a <> b)和下一个原料c一起扔进机器,得到最终产品(a <> b) <> c。 - 或者,你也可以换种顺序:先把
b和c扔进机器,得到一个不同的中间产品(b <> c)。 - 然后你 再 把原料
a和这个中间产品(b <> c)一起扔进机器,得到最终产品a <> (b <> c)。 - 关键在于:这台机器设计的非常好,不管你先组合哪两个(只要原材料的顺序
a b c不变),最终产品竟然是完全一样的! 也就是(a <> b) <> c === a <> (b <> c)。
- 你 先 把原料
所以,半群就是这样一个东西:
- 一个装满东西的盒子(集合
A)。 - 一个专门加工这个盒子里任意两样东西的「两两组合器」(运算
<>),组合完的结果也必须在这个盒子里(封闭性)。 - 这个组合器有个神奇特性:组合顺序可以随意搭配,只要原材料的大排队顺序不变(从左到右还是
a, b, c),最终组合结果保证一样(结合律)。
几个通俗例子让你感受一下:
整数加法车间:
- 车间
A: 所有整数 (… -2, -1, 0, 1, 2, …) - 组合器
<>: 加号+ - 两两组合规则:
a + b - 封闭性: 两个整数加一起肯定还是整数(还在车间里)。
- 结合律:
(1 + 2) + 3 = 3 + 3 = 6,1 + (2 + 3) = 1 + 5 = 6。结果一样!
- 车间
非空字符串连接车间:
- 车间
A: 所有由字母组成的非空字符串 (“a”, “hello”, “cat”, …) - 组合器
<>: 字符串连接.(比如 Python/Javascript里的+用于字符串) - 两两组合规则:
"hello" <> "world" = "helloworld" - 封闭性: 连接两个非空字符串,肯定得到另一个非空字符串(还在车间里)。
- 结合律:
("hello" <> " ") <> "world" = "hello " <> "world" = "hello world","hello" <> (" " <> "world") = "hello" <> " world" = "hello world"。结果一样!
- 车间
什么情况下不是半群?
- 减法车间(整数): 满足结合律吗?
(10 - 5) - 2 = 5 - 2 = 3,10 - (5 - 2) = 10 - 3 = 7。3 不等于 7!所以不满足结合律。 - 整数除法车间: 既不封闭(1除以2等于0.5,不是整数!),也不满足结合律。
总结:
半群就是一个集合(一群东西)配上一个规矩(一个只能操作两样东西的组合器)。这个规矩有两个核心要求:1) 组合结果不能跑出这个集合(不能跑偏);2) 组合的操作顺序可以灵活安排,只要原材料的先后次序不变,最终结果保证不变(组合顺序影响不了大局)。
记住「流水线」和「顺序无所谓,效果一样」这两个关键点,半群就没那么神秘了!它就是数学里用来描述一些具有稳定组合行为的系统的最基本结构。
嗯经过ai这么一说就很通俗易懂了,谢谢你,DS。
下一段是讲单位半群,说的也不是很清楚,那么更通俗的讲解一下单位半群的事情就拜托你了DS!
好的,我们把单位半群(Monoid)拆解得更通俗一点,继续用之前的比喻:
回忆一下半群:
想象一个车间(集合 A) 和一台只能同时加工两件原料的组合机器(运算 <>)。这台机器有两个规矩:
- 封闭性:扔进去两件车间的原料,吐出来的成品一定还在车间里。
- 结合律:加工顺序可以随意组合(先做
a和b,再和c做;或者先做b和c,再和a做),只要原料的排队顺序(a然后b然后c)不变,最终成品保证一模一样。
现在,单位半群(Monoid)在半群的基础上,增加了一个超级神奇的东西:一个「隐形原料」或者说「万能催化剂」——单位元(Identity Element)
这个「单位元」有什么神奇之处?
想象一下,在车间 A 里,存在一件特殊的原料,我们叫它 e(或者 identity)。它神奇的地方在于:
- 当你把
e和车间里的任何其他原料x一起扔进组合机器<>时,无论e是在左边还是右边,机器吐出来的成品,都完全等于那个x本身!
用公式表示就是:
x <> e = x(x和e组合,结果还是x)e <> x = x(e和x组合,结果还是x)
这个 e 就是单位元!
为什么叫「单位元」?
因为它就像数学乘法里的 1,或者加法里的 0。任何数乘以 1 还是它本身 (x * 1 = x),任何数加上 0 也还是它本身 (x + 0 = x)。它不改变其他元素。
所以,单位半群(Monoid)就是:
- 一个半群(车间
A+ 组合机器<>,满足封闭性和结合律)。 - 外加一个「隐形原料」/「万能催化剂」——单位元
e。这个e在组合操作中,对任何元素都像「透明」的一样,不会改变对方。
通俗比喻升级:
想象你在车间里做拼积木(组合机器 <> 就是拼积木的动作):
半群: 你有各种积木块(集合
A),你可以把任意两块积木拼在一起(a <> b),拼完的结果还是一块更大的积木(封闭性)。而且,拼积木的顺序可以灵活安排(结合律),比如:- 先拼
a和b得到ab,再把ab和c拼成abc。 - 或者先拼
b和c得到bc,再把a和bc拼成abc。 - 最终
abc是一样的。
- 先拼
单位半群: 除了各种积木块,车间里还有一个超级特殊的「隐形积木」
e。这个隐形积木的神奇之处在于:- 如果你把
e拼在任何积木块x的 左边 (e <> x),x看起来就像完全没被拼过一样,还是x。 - 如果你把
e拼在任何积木块x的 右边 (x <> e),x看起来也像完全没被拼过一样,还是x。 - 这个
e就像空气,或者一个完全透明的、没有任何体积的积木块。拼它等于没拼!
- 如果你把
你举的例子非常棒:
{加法+, 自然数集} 是单位半群:
- 车间: 所有自然数
0, 1, 2, 3, ... - 组合机器:
+(加法) - 单位元
e:0 - 为什么?
x + 0 = x且0 + x = x。加0等于没加!
- 车间: 所有自然数
{乘法, 自然数集} 是单位半群:*
- 车间: 所有自然数
1, 2, 3, ...(注意,自然数集是否包含0有争议,如果包含0,0 * x = 0而不是x,所以单位元是1,但0会破坏单位元性质。通常这里指正整数集或包含1的集合)。 - 组合机器:
*(乘法) - 单位元
e:1 - 为什么?
x * 1 = x且1 * x = x。乘1等于没乘!
- 车间: 所有自然数
{连接+, 字符串集} 是单位半群:
- 车间: 所有字符串 (
"a","hello","cat","", …) (通常包含空串) - 组合机器:
+或concat(字符串连接,例如"a" + "b" = "ab") - 单位元
e:""(空字符串) - 为什么?
"hello" + "" = "hello"且"" + "hello" = "hello"。连接一个空字符串等于没连接!
- 车间: 所有字符串 (
TypeScript 代码解释:
你提供的 TypeScript 接口 MonoidAcc<T> 描述了一个对象,它封装了一个 Monoid 的值和操作:
value: T;: 这就是当前这个对象所代表的值,属于集合A(类型T)。concat: (v: T) => MonoidAcc<T>: 这就是组合操作<>。它接受另一个属于集合A的值v(类型T),将当前对象的value和传入的v进行组合(执行this.value <> v),然后返回一个新的MonoidAcc<T>对象,其value就是组合的结果。
要成为一个真正的 Monoid,这个 concat 操作必须:
满足结合律:
(a.concat(b)).concat(c)必须等价于a.concat(b.concat(c))(这里a,b,c是MonoidAcc<T>实例,.concat返回新实例,.value是组合结果)。存在单位元: 必须存在一个特殊的
MonoidAcc<T>实例,通常叫做empty或identity,它的value就是单位元e。对于这个empty实例和任何其他实例x:empty.concat(x).value === x.valuex.concat(empty).value === x.value
总结:
单位半群(Monoid)就是一个自带「隐形元素」的半群。这个隐形元素(单位元)在进行组合操作时,就像不存在一样,不会改变和它组合的那个元素。常见的例子有:数字加法里的 0,数字乘法里的 1,字符串连接里的空串 "",列表连接里的空列表 []。它在数学和编程(尤其是函数式编程)中非常重要,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安全、可预测的“组合”基础。
这下就通俗易懂了,比如举例的Optional
1 | class SumAcc implements MonoidAcc<number> { |
是不是和 ?. 或者 ?? || 很像
高阶类型
https://github.com/asukaminato0721/magic-in-ten-mins-ts/blob/master/doc/HKT.md
文中给的是案例代码好像是java的,这里用ai写一段真正ts代码(还得是Gemini2.5pro,ds-r1写的代码一直有问题)
1 | // --- 第1步 (核心修复):创建一个“类型注册表”接口 --- |
让ai更通俗易懂的介绍一下HKT:
HKT 的核心用途
抽象类型操作
为不同容器类型(Array,Option,Either)统一实现:map(映射)flatMap(链式操作)ap(应用函子)
类型安全泛型编程
写出适用于任意类型构造器的泛型函数:1
2
3function doubleValues<F>(F: Functor<F>, values: Type<F & HKT<F, number>>) {
return F.map(values, x => x * 2);
}函数式模式
实现函数式库中的关键抽象:- Functor(
map) - Monad(
flatMap) - Applicative(
ap)
- Functor(
实际应用场景
函数式库(如 fp-ts)
fp-ts 使用 HKT 模拟实现完整的函数式编程工具:1
2
3
4
5
6import * as O from 'fp-ts/Option';
import * as A from 'fp-ts/Array';
// 统一操作 Option 和 Array
O.map(Some(3), x => x * 2); // Some(6)
A.map([1, 2], x => x * 2); // [2, 4]领域特定抽象
例如为 API 响应统一处理容器类型: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type ApiResponse<T> = {
data: T;
error: string | null
};
// 定义 ApiResponse 的 HKT
interface ApiResponseHKT extends HKT<'ApiResponse', any> {
type: ApiResponse<this['_A']>;
}
// 实现 Functor
const apiFunctor: Functor<'ApiResponse'> = {
map: (fa, f) => ({ ...fa, data: f(fa.data) }),
};
这里还有个htk的实现:https://github.com/Snowflyt/hkt-core
就不过多介绍了,不然感觉又可以独立写一篇文章了。。。